众所周知,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,很多龙头企业、隐形状元都是由小微企业发展壮大而来的。因此,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把小微企业园区运营好,就是在培育明天的龙头企业。
然而,小微企业的成长之痛,却是各地一直面临的难题。受限于企业规模,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、资源少、缺配套、缺平台等问题,严重阻碍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。为了集中帮扶小微企业,为其提供低廉的场地、优渥的政策与完善的服务,小微企业园区运营应运而生。
现实中,小微企业园区的主体并不局限于政府主导,龙头企业开发、企业联合开发、专业机构开发、工业地产开发等都是较为常见的模式。站在园区的角度,招大引强难度太大,引进小微企业无疑是更为现实的路径,同时政府也会以认定的形式给予园区适当补助。另一方面。政府以园区为载体,将各个分散的高品质小微企业集中起来统一管理,也能够解决小微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。
不过,把企业安置到园区,仅仅是万里长征的T.O.P1步。在后续的运营中给企业输送哪些资源?为企业提供什么服务?给予企业什么帮扶政策?这些才是摆在地方政府和园区面前的现实难题。尤其对要素资源制约较重的中小城市来说更是如此。因此,从更长周期看,小微企业园区运营服务才是重中之重,只有更好的服务企业,才能促进产业长期稳定发展。
1、引进外部机构,提供专业化产业服务
园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化的产业服务。小微企业入园有明确的战略需求,除了廉价的办公场地之外,企业更需要专业的的产业垂直服务,如工业设计、技术研发、检验检测、产业化对接等等。在浙江,很多小微园以共建、合作、外部链接等形式搭建了技术服务平台,为入园企业提供产业链专业服务,与企业共同成长。
2、依托龙头企业,提供专业化产业服务
在浙江,园区运营建设的原则是「一园一业」、「一园一品」。而一个产业的发展,往往需要一家龙头企业来带动。园区在线(ID:YQZXGZH)注意到,一些园区以入驻的龙头企业为主导,整合其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集聚入园,在技术研发、生产制造、市场营销、检验检测、品牌联合等方面为链上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,共同协调园区产业生态的繁荣。
3、搭建产业联盟,促进多主体联合创新
产学研各方参与共建专业领域产业联盟,是小微园得到较快发展的产学研协作重要模式之一。在浙江,很多园区通过联盟聚合特定领域超卓产学研各方参与,在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、企业技术攻关、新技术推广应用、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。
4、成立园区运营公共服务中心,搭建园企沟通桥梁
公共服务中心是园企沟通的重要桥梁、企业稳定运营的关键纽带。提供包括物业管理、信息服务、政策咨询、政策申报、政务代办、创业指导、创新支持、人员培训、管理咨询等一系列专业化服务,围绕企业实际需求,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。
纵横,专业的写字楼运营服务商。公司主要通过对整栋楼宇的定位、设计、装修、改造,创建符合现代商务需求的办公场所并进行综合招商,同时提供高品质的物业管理及运营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