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政府招商引资过程中,招商局、环保局、审计局等各部门在冰山下面还隐
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绝招,快随纵横小编来看看吧!
首先来看看招商局。
绝招一:外出招商的“活地图”。
招商小分队经常外出招商引资,成了当地的活地图,常去的区域比出租车司机更熟悉全市地形路线,再偏僻地方都能找的到,哪块土地承载着哪家企业都轻车熟路,哪片区域规划着什么产业牢记在心。从城市发展规划到细分产业布局,从地区全貌到每个区域的特点,从对企业的粗略印象到目标企业的准确招商,这些信息都要了如指掌。只有把信息判断准了,才能为项目落地奠定好前期基础。
绝招二: 熟悉政策的“活字典”
招商人可以说是熟悉政策的“活字典”。他们就是企业的“政策宣讲员”和“政策辅导员”。准确灵活的掌握招商引资政策,将优惠政策对应传递给各企业,帮助协调申请有关政策支持,做到“一病一方”“一企一策”。联合相关部门打通政策兑现“更后一公里”,让企业切实享受政策红利得以发展。
下面再来看看环保局。
绝招一:项目入驻前的“侦查兵”
招商项目不是说引进就引进的,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并驾齐驱的。环保局在项目的前期调研阶段,守住了绿水青山的T.O.P1道防线。
他们实地查看企业生产车间,环保设施、废水废气排放处置等,详细了解企业污染防治、生产制造的全流程及生态环境整治等情况。调研中,帮助企业完善环保手续,指导企业提高排污能力,当好环评的“侦察兵”,坚决不在环评中开口子、打折扣,从源头上保护生态环境。
绝招二:项目进行时的“急刹车”
对新开工项目投运后,环保局建立长效机制,定期摸牌清理,主要对环评文件及批复中提出的污染防治设置落实情况进行验收。即使签约时“一路绿灯”,也要在之后项目开工运行中,进行周期性暗访排查,遇到问题踩住环保“急刹车”。对涉及环评管理问题的,及时向上反馈,切实形成监管合力,提高管理效能。
再说说审计局。
绝招一:福尔摩斯的逻辑
一些企业谎报资质以假投资名义做实了真圈地,通过“圈地”转让地皮,待价而沽、坐地生金。审计局可以通过查阅招商引资项目资料,了解项目的签约时间、建设内容及项目进展情况,对于那些子母公司的资金流转,他们各种逻辑推理能力堪比福尔摩斯,不让那些“挂羊头卖狗肉”的招商项目有可乘之机。
绝招二:齐天大圣的眼睛
在资讯发达,信息量巨大的今天,要甄别出有价值的信息,还需炼就一双“火眼金睛”。审计局需要从海量信息中抽丝剥茧,核实企业真实经营情况。对于企业资质、亩均税收等重要信息要紧抓不放、动态跟踪,做到谁招引谁负责,严守入关门。
招商引资是一项具有全局性、战略性的系统工程,从项目挖掘、跟进,后续投资、落地、开工、经营、政策兑现等,这期间各部门既要各负其责,又要密切配合,做到上下联动,左右协调,联合作战,积极协调、疏通、解决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中的难题。
纵横,专业的写字楼运营服务商。公司主要通过对整栋楼宇的定位、设计、装修、改造,创建符合现代商务需求的办公场所并进行综合招商,同时提供高品质的物业管理及运营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