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533-2877877联系座机
15698061163联系手机
地址: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柳泉路238号潘成国际大厦 QQ:1668690008 邮箱:zhaoshangbu_jzh@163.com
招商引资,遇到的骗子太多了。在充满夸大、隐瞒和谎言的招商场,每个人都如履薄冰。稍不留神,个人的前途、企业的生死,甚至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可能搭进去。诸多风险,再怎么谨慎都不为过。
今天,从政府的角度梳理了12种常见的企业骗术,警示各位招商同仁,避免踩坑。
1、夸大其词
一些别有用心的私企,通过股权代持、企业冒名、虚假营销等运作,摇身一变成了「国企」、「龙头」,再以投资为由与政府谈判,套取土地与补贴。
2、虚假合作
先把自己伪装成实力企业,画一张大饼,然后以开发项目为由寻找合作伙伴,等有人上当,再通过运作吃掉对方的投资款。
3、浑水摸鱼
一个行业刚起步,需要政府在土地、财政、审批等方面给予特殊扶持,这个过程难免会产生一些利益空间,个别企业便会趁此机会,以促进行业发展为名,套取政府补贴。
4、伪造资料
企业先以项目投资获取政府信任,再通过伪造印章、编造虚假资料等手段骗取银行贷款进行招商引资,更后卷款跑路。
5、虚假出资
企业通过借款虚报注册资本,撬动政府补贴杠杆,公司登记成立后再抽回出资,来一招空手套白狼。
6、投机专营
企业抓住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急切心态,以姜太公钓鱼的态势等待招商人员主动上门,从而为自己争取到更有利的条件。拿到土地后,企业暂不开发,待土地升级后变相转让,谋取可观的土地差价。
7、偷梁换柱
很多「三高」企业(高能耗、高污染、高排放)和与当地产业导向不符的企业,它们为了顺利拿到政府补贴,会对入园申请材料进行虚假包装,一家高污染企业摇身一变就成了科技企业、环保企业。合同签了,再责令退出,违约责任往往会让地方政府陷入两难。
8、虚假认定
众所周知,国家认定的「高新技术企业」在税收减免、融资贷款、直接奖补、品牌提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。于是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企业也会尝试通过造假获得认定,以骗取国家补贴和本不属于它们的招商政策来完成招商引资。
9、以次充好
企业在技术设备上以次充好、低价高报,通过陈旧劣质设备牟利。
10、隔山打牛
企业向政府承诺税收和就业。待顺利落地后便把政府作为自己的「背书」,获取当地老百姓的信任,再通过非法活动敛财。
11、伪造身份
个人虚构身份,吹嘘自己的人脉关系,谎称能搞到投资,招商人员以为是商机,结果自己却成了骗子的「提款机」。
12、自设骗局
基层政府为了完成上级交代的招商引资任务,自设骗局,用虚假指标蒙骗上级政府。
纵横,专业的写字楼运营服务商。公司主要通过对整栋楼宇的定位、设计、装修、改造,创建符合现代商务需求的办公场所并进行综合招商,同时提供高品质的物业管理及运营服务。